夏日纏纏綿綿延續(xù)許久,新涼又出晚晴天。
移觀道兩旁的飯館皆人來人往,店主忙個不停當,唯獨一家小店從掌勺的到伙計都很閑散。
別的酒家飯莊都在晌午營業(yè),這家卻主營朝食與夕食。晝食不是沒有,只不過限量,您來得稍晚就售罄。
林繡倒不是故弄玄虛,只是實在人手不夠,何況她自己也要吃午飯呢。
宋正甫一打聽才知,這家炊餅鋪子原本是她父親林老丈經營,后來才改的粥店,也兼賣些小食。
林老丈年紀漸老,一直沒娶妻生子,就靠著賣炊餅的微薄收入養(yǎng)活自己。有天在墻根底下撿到只襁褓,花被裹著的女嬰瘦瘦小小,餓得都沒氣力哭喊。
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,他自己先撒手去了。若是此刻還在,有林小娘的手藝,慢慢享福的好日子才剛開始。
說到這兒,鄰居們也不免唏噓。
起初有街坊憐其體弱,時常來照顧生意。沒想到小娘子技藝出人意料的好,吃過的沒一個不想再來。就這么一傳十十傳百,名聲打了出去。
宋正甫慢慢聽著,更是不好受了。他慣常是容易多愁善感的,尤其見不得好人受苦。
思來想去,干脆拉上京官江學士和劉長史為林小娘撐下場面。
當然了,他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有兩分私心所在——劉長史是陜地人,帶著外省官員們吃遍了大小陜菜館,這次定要好好挫挫他的風頭。
宋正甫一路走著,邊絮絮講起林小娘子的廚藝。他早讓小廝預定了菜肴——羊湯得老火慢燉,不提前說不行。
劉長史笑得有些勉強,雖同為黃河邊上,他向來覺得晉菜過于粗俗,難以下咽。
“食不在繁瑣,貴在有心?!边@話不錯,可出自不茍言笑的江大人口中,算的上是極高的贊譽。
前方便是了。
幾人停下腳步,有幡幟迎風而動。
江霽容頷首:“二位先請。”
宋正甫走到前面帶路,笑道:“小巷難尋,在下先為大家指路”
江白微微擦汗,該說不說,其實他家大人早已熟門熟路……
-----
莊嫻在外盛粥、端粥進進出出,廚房里林繡也忙活的腳不沾地。
她是不太愛做炒菜的,尤其是古代少了油煙機轟隆隆聲,小廚房煙霧繚繞,熏得人直咳嗽。
蒸煮稍好,只是騰騰水氣讓室內空氣都濕了幾個度。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