碩豐二十三年。
都察院彈劾一起官員貪污案,國庫下發(fā)賑濟西北旱災(zāi)的錢財糧草,竟被沿途官員貪污數(shù)半有余,皇上震怒,下令都察院左都御史陸埔成立調(diào)查組,帶領(lǐng)護城軍,將所有涉及此次貪污案的官員悉數(shù)羈押,片刻不得延誤。
此令一出,上至京城、下至西北的官員們無一不惶恐不安、提心吊膽,為官者,少有真正的清白一身,都或多或少會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,禁不起查。
更何況皇上下令徹查此案的還是陸埔,一個油鹽不進(jìn)、冥頑不化的怪人。不講人情,不怕得罪人,也無任何牽掛,沒有軟肋,威逼不成,利誘更是不行。這若是真被陸埔查出些什么來,皇上如今正處于大怒之中,輕者被削官去爵,重者或可能株連九族。
半個月后。
終于在連京城的正二品吏部尚書都難逃一劫落網(wǎng)被陸埔羈押之后,正三品的吏部左侍郎水昌庸再也坐不住了,整個人都處于焦慮不安之中。
七月的天,正是暑熱。剛過巳時,烈日就已高高掛在半空,熱氣氤氳在庭院內(nèi)的每一個角落。吏部左侍郎府內(nèi),來來往往的婢女小廝們都刻意放慢了腳下的步伐,似乎這樣就能減輕些熱意。
但就在這樣的環(huán)境下,有一人卻像是察覺不到熱意似的,疾步行走在府內(nèi),他的額上遍布著因燥熱而出的汗水,但在他的臉上,卻是充斥著忐忑和不安。
水昌庸這是剛下朝回府。
今日早朝,盛怒之中的皇上已經(jīng)下令將落網(wǎng)的吏部尚書斬立決,以儆效尤。這若是放在以前,吏部尚書被斬,對于官低一品的吏部左侍郎的水昌庸來說,自然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,這樣他就借機可以上位。
可偏偏是在這個關(guān)頭。
此次貪污案看似轟動,但實則牽扯官員數(shù)量眾多,若真想要徹查,揪出不法者,實施起來卻是難以登天。水昌庸原也以為不過是雷聲大雨點小罷了,不會動真格的,可直到今日在看到吏部尚書的下場之后,水昌庸才真正意識到危機的到來。
他雖并未直接經(jīng)手貪污,但就在吏部尚書手下做事,若真要被陸埔查起來,也是難逃一劫。為此,水昌庸從下朝后便開始心緒不寧。在回到府上后,他甚至連朝服都沒顧慮到換下,便徑直去往書房與幕僚商議該如何度過難關(guān)。
看見水昌庸行色匆匆,候在正院的湯氏不明所以,可她還沒來得及問些什么,水昌庸便已經(jīng)不見人影。
與此同時,跟在湯氏身后的陳媽疑惑開口:“老爺這是怎么了?”看起來像是發(fā)生了什么大事,讓人心生惶恐。
朝堂上的事情湯氏一介婦人也所知甚少,但如今她有更讓她上心之事,所以便并未跟上去探個究竟,而是答非所問:“芮兒可是已經(jīng)出門?”
聞言,陳媽立即答道:“回夫人,小姐今日不到辰時便已經(jīng)出門?!痹捯袈湎?,陳媽像是心領(lǐng)神會地笑了笑,又低聲道:“夫人放心,有裴蘇少爺一路陪同,小姐不會有事的?!?br/>
“那就好?!甭牭竭@里,湯氏的臉上難得露出笑容。
但看見夫人放下心來,陳媽卻是心有憂慮,也不知小姐和裴蘇少爺這一趟靈山寺之行能否隨了夫人的心愿。
裴蘇少爺一表人才,風(fēng)度翩翩,又博學(xué)多才,秋圍有望,還是夫人的族家提刑按察使司裴擒的獨子,有才有貌還有家世,最關(guān)鍵的還是裴蘇少爺能力超群,今年秋圍定能一舉奪冠,從此仕途青云直上,小姐若能嫁過去,不僅后半生無憂,還能幫襯著夫人,將來或許還能為城哥兒謀個一官半爵。
只是——
陳媽突然想到前幾日她無意間在閑庭院外看見的場景,心里隱有擔(dān)憂。
正當(dāng)陳媽思及此時,湯氏便開口問道:“閑庭院那邊最近可有什么動靜?”
聞言,陳媽道:“回夫人,那小妮子近日安分得很,有夫人的禁令在前,她不曾出過閑庭院,這幾日一直都乖乖待著呢?!?br/>
溫馨提示:按 回車[Enter]鍵 返回書目,按 ←鍵 返回上一頁, 按 →鍵 進(jìn)入下一頁,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(xù)閱讀。